备受争议:比利时儿童可以“安乐死”了 返回

个人得了不可治愈、疼痛难忍的重病,是应该“好死”还是“赖活”着?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。而一直以来,国际上有关“安乐死”的争议也从未停歇过。

当许多国家还在纠结于成年人“安乐死”的利与弊,只有荷兰、比利时等少数几个国家在法律上允许“安乐死”,而比利时却又一次在争论声中走在了世界前头,率先打破年龄限制,给予未成年儿童“安乐死”权利。

当地时间2月13号,比利时众议院通过一项“让重症患儿享有安乐死权利”的法案。未来数周,只要菲利普国王在这一法案上签字,法律立即生效,届时,比利时将成为全球首个对“安乐死”合法年龄不设限的国家。这是法律的进步,还是为一些人谋杀病弱儿童披上“合法外衣”?

孩子也有权“有尊严地死去”

比利时为何赋予儿童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?

美国《时代》周刊报道,其实在比利时,身患不可逆转的疾病,且遭受难以忍受病痛的儿童患者非常少。即便这样,比利时人认为,这些孩子也应该和成人一样,享有“有尊严地死去”的权利。

布鲁塞尔医学院肿瘤专家波什说,看到自己病情日益恶化的孩子,亲人难掩悲痛。他回忆起一个身患白血病的16岁男孩,接着导管,忍受着疾病带来的痛苦,却只能躺在病床上默默等待死亡。波什说:“我感觉自己很失败,因为你答应会照顾他,向他承诺一切都会好。但是,最终你却无能为力。”波什的同事贝雷尔医生说,曾经有一个小病人因肌肉萎缩而导致无法吞咽和说话,和他邻床的小病人都不忍心看到这些,他们也许会说,“医生,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,但并不想通过那种方式”。

“让儿童安乐死听起来令人震惊,却是出于同情和保护,”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生物伦理学教授约翰•哈里斯说,“如果安乐死只对成人敞开大门,这是有失公平的。”

反对者:丧失道德

尽管民调显示,这项法律得到74%的比利时人赞同,但反对声音连连。

据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比利时当天通过这项法案时,有人在旁听席用法语高喊:“杀人犯!”一些抗议者也走上街头,手举标语:“我们要照护,而非杀戮”。本周,160名布鲁塞尔的儿科医生联名写信表达不满。他们说:“可以通过医疗手段缓解病痛,没有必要急于让儿童也安乐死。”

此外,新法案其中一条内容颇受质疑:选择安乐死的儿童必须有“辨别能力”,理解“无法治愈,生命即将走向终点”的含义。这个条款旨在排除心智年龄不够成熟,无法自主选择生死权的因素,但很多人疑惑:“他们是孩子,如何具备决定自己生死的能力?”

鲁汶大学医院的一名医生说,“我怀疑如果没有父母的影响,儿童能否独立判断这件事”。

比利时关于儿童安乐死的争论还扩大到其他国家。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4岁小女孩曾向比利时国王发送了一段名为“不要签署法案”的视频,她介绍自己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,要靠治疗才能够活下去。而她担心,父母可能轻易放弃她。

全世界围绕安乐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,这始终是法律与道德的博弈,反对者认为,实施安乐死是对人的生命权的剥夺,而且一旦安乐死被滥用,将成为一种谋杀。

纵观全球,只有少数国家将安乐死合法化。在欧洲,除比利时外,主要是荷兰和卢森堡。瑞士允许辅助自杀,医生可以帮助病人死亡,但不会主动结束病人的生命。

步骤一:申请时间

比利时政府没有详细给出实施安乐死所需的时间。布鲁塞尔医学院、儿科急救护理专家格兰特教授说,从患者提出安乐死到手术执行,过程大约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。来自联邦监督委员会的16名医生,将审查所有比利时国内实施的安乐死,确保它在法律框架下得到执行。

在对待安乐死问题上,欧洲国家比利时走得比较快,他们早在2002年已把成人安乐死合法化。2月13日,比利时议会下院通过一项法案,取消了安乐死的适用年龄范围,这意味着儿童也被允许实施安乐死。这在世界尚属首次。

步骤二:身患绝症

儿童和成人一样,只有身患不治之症、难以忍受病痛折磨且即将在短期内死亡的患者才能申请安乐死,须由治疗医生得出诊断结果。

步骤三:具备“辨别能力”

儿童患者必须有“辨别能力”,理解“无法治愈,生命即将走向终点”的含义,并书面证明,才可享有安乐死。

步骤四:得到父母同意

医生须同儿童患者的父母或合法监护人沟通,在双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,才可以对患者实施安乐死。

步骤五:书面申请

安乐死的申请以及父母签署(或合法监护人)的同意书须为书面形式。

步骤六:精神支持

给予儿童患者和其家人心理治疗。

步骤七:实施安乐死

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医生霍伊说,他每年执行3-10例安乐死。实施安乐死有两种方式,一是由患者自己喝下镇静剂巴比妥酸盐,二是由医生将药物注射至患者的静脉,两种方式都会让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。